1. 主页 > 创业干货 >

奔跑2020:那些关于未来创业的猜想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间线。2019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充满变数和悬念。

这注定是冰与火并存的一年。一方面是冰冷的海水,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和困难,提速换挡,结构调整的阵痛;另一方面,有炽热的火焰,有创新创业、制造业转型、国际化的无限希望。

这无疑又是新与旧、甜与苦并存的一年。一方面是面向未来的新世界。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新方法预示着下一波热情和红利的到来。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死亡的旧世界。只有掌握了商业的核心密码,才能找到突围的方舟。

回顾过去10年中国商业的演变,希望这些事件、思想、方法和见解能给你勇气和信念、坐标和方向。

让前进的力量看到新的起跑线,让2019看到更广阔的未来。

人工智能:正在发生的商业未来

技术对商业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小步快跑的渐变,但偶尔也会产生可以重构整个商业世界观的冲击波。人工智能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属于后者。

这一天不会太远。从技术到商业,从数字基础设施到生产方式的转变,世界各地的企业家都在热情地寻找人工智能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人工智能是几乎所有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追逐的标签,一些传统企业也在时代的推动下参与其中。

目前国内数以千计的AI创业公司涵盖聊天程序、视觉、汽车、机器人、网络安全、商业智能与分析、广告与销售和客户管理、核心/前沿技术、医疗、文本分析、物联网、消费、金融和保险等。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也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将从2015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1亿元。

我们关心的是那些在人工智能方面正在努力的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选择,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态度走出象牙塔,目前的尝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基于此,我们可以画出一张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地图,这将是一张承载新的商业理念和创新方法论的地图,它标志着今天的商业和竞争正在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新体系。

事实上,人工智能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底层是基础支撑层,包括云计算、芯片和开源框架。这个门槛水平非常高,芯片的机会留给了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巨头,而开源框架和云计算则被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掌控。

中间层是技术驱动层。外界熟知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通用技术都在这一层。将这一层BAT作为关键堡垒是他们生态系统的核心。这层楼也盛产靠技术取胜的独角兽。

场景顶部,应用层赛道最宽,这是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最简单的玩法。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择一个垂直的领域,一头扎进去。

根据艾瑞的统计,目前我国71%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都在做技术落地应用。算法技术方面,55%的企业在做计算机视觉,13%在做自然语言处理,真正学习机器学习的企业只有9%。

通过行业扫描,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在业务落地好的行业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业规模大,无论是安防、医疗健康、金融、汽车出行、零售,都是一个具有巨大想象力的万亿市场;二是赚钱相对容易,接近钱,AI技术前期投资成本高,需要嫁接接近钱的行业。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

应用型公司遵循产业化的线性思维,以技术为资本,以生产为主线,“生产产品——,建立渠道——,固定价格销售”。也就是说,在选择了一个特定的垂直行业,积累了足够深刻的知识和经验后,你会发现问题越来越简单,方向也逐渐清晰,你也可以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只能增长N倍,而不能增长N次方,想象力和发展空间有限。相比之下,基于平台的模式以平台为起点,结合不同的合作伙伴,连接供给终端,连接需求终端,似乎更容易孕育出巨型企业。

在互联网商业化之初,它曾经被定义为一种工具,但现在它被称为一个行业。这是因为互联网形成了自己的玩法,有人称之为互联网思维。同样,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故事的主角,不如说是工具和推动者。因此,创业者需要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阶段,继续寻找自己的定义。

物联网:走向星辰大海

根据麦肯锡对物联网经济价值的估算,包括消费者剩余,2025年将达到11.1万亿美元。

没有人会确切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征。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2013年的计算,具有物联网特征的事物约有91亿个,这个数字到2020年将增加到280亿个,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500亿个。

目前物联网主要应用于个人、办公、汽车、物流、消费、资本、家庭、

工厂和城市9大方面,全球物联网产值4—12万亿美元,涉及生活与工作方方面面。其中,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穿戴、智能医疗市场最为可期。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编译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分析,物联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现实。
  
  1. 个人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两种类型都属于人类环境。第一类属于健康与保健。第二类属于人类生产力,涉及使用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工作场所的性能。
  
  物联网在人类健康方面具有转变性变革的潜力。根据用户的健康改善状况和慢性疾病患者降低的医疗费用,使用物联网系统可以使社会福利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年。人类生产力的应用包括使用增强现实设备、利用物联网数据提高生产效率等,这些应用在2025年全球的价值影响将在1500亿美元到3500亿美元之间。
  
  2. 家庭
  
  现在各种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和应用不断涌现在家庭中,包括连接的温控器、智能家电以及自动吸尘器。随着这些设备的发展,物联网在家庭中最大的经济影响力将体现在家务自动化方面,这可以为每个典型家庭每年减少100个小时的劳动力时间。到2025年,其全球价值将接近1350亿美元。
  
  3. 办公室
  
  在办公室环境中,物联网运用的主要优点是安全和能源管理方面。通过使用具有先进图像处理能力的数码安全相机,办公楼的运营商全程监控他们物业的活动,而无需人员巡逻或持续的监控视频输入。办公室中基于物联网的能源管理可将能源消耗量降低20%。到2025年,办公室物联网应用的经济价值在700亿美元到1 500亿美元之间。
  
  4. 工业生产
  
  此环境是物联网应用中最大的价值来源之一,每年可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在1.2~3.7万亿美元之间。物联网创造的价值将主要产生于生产效率的改进,包括10%-20%的节能,以及10%-25%劳动效率的潜在改善。
  
  5. 工地
  
  在矿山、石油、天然气和建筑地点的环境中运作的大公司一直是物联网技术的早期采用者。一个典型的石油钻井平台可能使用30 000个传感器,来观测几十个系统的性能。在采矿业,包括矿车和矿用卡车在内的自动驾驶汽车辆,有助于简化操作和降低成本。到2025年,物联网应用在改善工地运营方面的价值将超过4 700亿美元/每年。
  
  6. 城市
  
  通过所谓的智慧城市规划,城市已经成为展示大量物联网技术创新和时间的场所。由于城市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25年世界上600个最大的城市将有望创造65%的世界GDP增长,所以物联网技术的影响非常大。
  
  交通是城市最大规模的应用,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调整以公共交通系统的实际跟踪数据为基础的通勤时间表,减少世界各地各大城市之间的缓冲时间。物联网交通应用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创造的价值可能超过8 000亿美元
  
  第二大影响在公共健康方面,主要是空气和水质量的改善可以降低由于污染造成的伤亡人数。利用物联网智能仪表来降低电力分配的损失,以及利用传感器来检测水渗漏问题。到2025年城市环境方面的物联网应用产生的经济价值影响力将达到每年9 300亿美元至1.6万亿美元。
  
  区块链:海水与火焰
  
  如同电从根本上重塑了工业生产,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区块链也被很多人认定会重塑一个新时代。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主流数据库,技术架构都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这个架构之上,永远无法解决价值的转移和信任问题。从理论上而言,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直观来说,区块链是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组成的数据结构,通过引用前一区块的散列值构建链式结构,实现类似于“骑缝章”的效果,任何篡改都会引发散列值的变化,导致“骑缝章”无法对上。这种技术可用于构建信任连接器,在各行各业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重塑现有流程,完成行业的脱胎换骨式转变。
  
  但到这个层面,区块链依然只是一项技术。一项技术想真正爆发,就必须被运用到生活中。金融业成为了最先迎来区块链风口的领域。
  
  2017年7月,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成功上线,首批3家银行为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苏宁银行,该系统的上线改变了银行传统信用证业务模式。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承兑、付款各个环节均通过该系统实施,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不仅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时间,也大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而且利用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提高了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
  
  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肯尼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社区货币网络,以促进当地商业发展和对等协作。在现金收入很低的地区,社区货币可以用作信贷,以保持当地基本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居民只需用手机就可以在不同社区间交换本地代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代币之所以能在新兴市场率先落地应用,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在一些现代金融体系相对落后的国家,传统金融机构覆盖面相对较浅,这意味着对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兴金融技术的阻力较少。比如,肯尼亚仅有15%左右的人口拥有银行账户,但大部分成年人都拥有电子货币账户。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催生了众多乱象。
  
  2018年2月26号,人民日报用了一个整版讨论区块链并认为:区块链只是技术,技术无对错之分,但是要警惕假借区块链之名,行金融诈骗之实。从中央银行的专家给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99%的虚拟货币都是利用区块链的概念来进行诈骗,正儿八经的项目不到1%。
  
  要知道,区块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不同,区块链需要专业背景知识才玩得动。人们被火热的概念和趋势煽动,一知半解时就投身到区块链的热浪中。而其他有价值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比如解决版权问题、信息登记和各类需要降低交易成本的领域,都被挤到了舆论边缘,或是成为合理化这场金融投机的边角料。
  
  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否推出面向 C 端消费者的区块链产品,似乎是检验一家公司是在炒区块链概念还是在踏实布局的试金石。
  
  IBM、阿里云、腾讯云都推出了区块链平台,但他们都没有向C端消费者推出这个概念。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邵亦波在朋友圈评论,称自己看好区块链的中长期价值,但目前的ICO和区块链融资,是在赌博。
  
  以中国互金协会点名链克涉嫌变相ICO、交易所发公告提示A股上市公司区块链炒作风险、多个区块链自媒体被封停等为标志,刚刚起来的区块链热,再次降温。区块链的真正崛起,靠炒作当然是不行的,为了技术而技术,必然难以普及开来。技术应该服务于商业需求,客观的商业倒逼,才能推动新技术的普及,才会有真正的风口。
  
  5G:2019大爆发?
  
  种种迹象表明,5G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所谓5G,就是指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代表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和更快的网络传输速率,可以说是4G的升级版,其速度是目前4G速度的约20倍,峰值速率甚至能达到4G的100倍。
  
  5G的概念已经喊了很久,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应用落地还需多久?
  
  2018年6月,国际电联正式确定了5G的全球标准,这意味着首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随之将进入了产业全面冲刺阶段。在国内,顶层政策推动力度非常强劲,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2019年1月29日,国家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表示,目前的5G系统设备产品基本已经达到了预商用的水平,有望在今年年中出现比较好的商用终端,2020年5G将全面商用。
  
  工信部部长苗圩更是直接表示,今年将从多方面推动5G的商业化进程:
  
  一是在若干城市发放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热点地区能够先实现;
  
  二是加快推进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到今年下半年,将真正能够具备商业使用的产品投放市场,比如5G手机;
  
  三是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从热点地区逐渐覆盖到全国。
  
  目前,国内多家运营商都已开始5G的商用测试,包括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电网等场景。用不了多久,我们将进入人与网络、物与网络、万物互联的时代。
  
  5G产业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商机?
  
  据《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按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 840亿元的直接产出和1.2万亿元的间接产出,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两者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9%和24%。其中,在5G商用初期,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
  
  万亿商机之下,5G有哪些具体的投资方向?
  
  5G产业链涉及设备、光模块、光纤、射频等基础设施。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未来投资机会就在于高速发展的云计算服务及其基础设施领域、模组大幅放量/商业化探索加快的物联网产业这三大方向,以及政企网络设备细分子行业盈利能力突出的优势公司。
  
  另外,5G产业存在着“乘法效应”,即通信与计算结合之后,带来的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5G不仅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跨产业的演进。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有以下几大投资方向:
  
  1. 运营商领域
  
  搭建自己的横向平台向合作伙伴和用户展现5G网络的能力尤为重要。此外,部署的速度和灵活性也至关重要。
  
  2. 汽车领域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汽车将自成一派,在智能车联网的背景下运行;而车联网需要时刻与云端、基础设施和其他车辆交流,没有稳定的数据传输根本就无法顺畅运行。5G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
  
  3. 端到端技术领域
  
  虽然5G网络能提供强悍的速度和服务,但要想实现预定目标,干扰问题必须被彻底解决。因此,行业还需要新的调制方案来降低能耗,将干扰降到最低。因此,识别技术、采集技术、传输技术会成为重点攻关领域,端到端解决方案将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必争之地。
  
  4. 手机领域
  
  5G是一次通信技术大跃升,现在的4G手机根本无法满足5G网络的要求。在经历了智能机爆发之后,目前手机市场已经触及天花板。为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各大厂商或将押宝5G。
  
  5. 基站建设领域
  
  由于5G网络使用频次增加,基站覆盖范围变小,需要5G基站数量为现在4G基站数量的2到3倍,目前中国3大电信运营商4G基站数已经超过380万个,随着5G宏基站建设周期拉开序幕,产业链几乎看到了确定性增长。

本文由摸索网(https://www.lnmosuo.com)发布,不代表摸索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