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络营销 >

探索6个月,私域将会颠覆B2C电商模式?

私域是新的商业趋势,它还处在萌芽发展阶段,但由于有现象级的案例出现,大家都蜂拥而至,以为自己也能创造奇迹。那么,私欲流量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呢?

探索6个月,私域将会颠覆B2C电商模式?

新商业趋势来临时,萌芽发展阶段出现的现象级商业案例,不经意间,可能会成为行业多数人心中的千古罪人。因为现象级的案例一旦出现,培训机构与商业自媒体就会蜂拥而至,过度包装。

一串串匪夷所思的数字,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表象,不断刺激着行业人的神经,仿佛只要弯腰就能捡到钱。

于是,多数人的大脑被虚幻的美好包围着,逐渐丧失思考趋势本质的能力。

那些原本具备能力可以抓住趋势的人,由于长期沉浸在表象里,即使趋势发展过程中出现新商业机会,也会很遗憾的一次次错过。

私域是新的商业趋势,它还处在萌芽发展阶段,无论你多么崇拜完美日记的私域神迹,我都要劝你理智一点,那只是表象。因为当我完成对私域第二个阶段的探索后,我仿佛看到了它的本质。

1. 私域是企业由B2C电商模式向C2M电商模式进化的唯一途径

这就是企业布局私域需要思考的终局。

C2M是指用户直连制造商,即消费者直达工厂,强调的是制造业与消费者的衔接。在C2M模式下,消费者直接通过平台下单,工厂接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订单,然后根据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主要包括纯柔性生产,小批量多批次的快速供应链反应。

——(百度百科)

我没有炒概念,B2C电商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了,注定要被颠覆。

我们一起思考两个问题:

无论什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是不是都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出发点?

导致工厂亏损的最大凶手是不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库存问题?

消费者的终极需求,是以最高的性价比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工厂的终极需求是提前获取消费者的已支付订单,按需生产,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B2C电商是先生产,再销售。渠道、代理商等扮演中间角色完成交易过程,路径长,成本高,利润低。

C2M电商是先销售,再生产。没有渠道代理商等加价环节,去中心化交易,路径短,成本低,利润高。

从供需双方的需求进阶角度思考,C2M模式是趋势,也是必然。

这个模式早在2011年被德国提出来,它将是工业4.0时代,电子商务的主流形态。

伴随着私域的兴起,它悄悄的来了。

2. 重启KOC后,社群引流的本质是这样的

去年8月份,我在第一阶段的测试中,为了解决社群运营过程中内容稀缺的问题,通过微淘渠道招募了100名KOC,经过一系列的考核与筛选,留下20人为社群输出UGC内容,保障社群运营的稳定,KOC群体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我认为的KOC是指对产品或品牌有忠诚度,并具备内容生产能力的真实消费者)

12月份,我开始集中精力测试KOC群体生产的内容是否具备产品转化能力。

开始阶段,连续一周,无论我怎么优化KOC的内容,单品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6%,这离我的目标还差很远很远。(我没有用任何促销手段转化)

我知道这个时候抠细节的意义不大了。我有一个习惯,如果问题想不明白,我会从生活中找一个真实且相似的案例,从现实中找答案。

我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发表都已经一个月了,时不时还会有人加我,我顺嘴问了句,你是怎么看到这篇文章的?

【从朋友的朋友圈里】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给了我巨大的灵感。

这个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的人,愿意花时间看我的文章,最后加了我的微信。这不就是交易过程吗?

这个人愿意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满足了两个条件:

这两个人的朋友关系,为我的文章(产品)提供了信任背书;

文章的标题内容把这个人的潜在需求刺激出来了。

最后能达成交易(加微信),是因为感受到了文章的价值。

于是,我找到了社群转化率低的原因:

用户进入社群后才知道有KOC这个角色,尽管在后续运营时一直在灌输KOC的价值,但用户的接受度并不高,KOC角色介入应该先切入,先输出KOC的价值,再基于价值吸引用户到私域;

社群内的用户是通常是没有搜索行为的,没有搜索就不知道用户的具体需求是什么。想转化商品,就需要刺激用户的需求,但我只知道社群内的用户身高比例特点,用户的潜在需求还是很复杂,推荐到社群的商品都是凭感觉的,很难打动用户,要把社群用户的潜在需求统一。

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后,我开始思考解决方案。哪个场景最适合给没有粉丝基础的KOC塑造价值呢?

早期我在负责内容营销投放业务的时候,为了解决行业价格战的问题,我推了一个新的业务——基于用户调研的内容全案投放。

本文由摸索网(http://www.lnmosuo.com)发布,不代表摸索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