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络营销 >

跳出消费互联网,寻找产业互联网的新世界之路

区别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在底层逻辑与运行模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还是循规蹈矩沿用消费互联网的思维入局产业互联网,那必然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

跳出消费互联网,寻找产业互联网的新世界之路

在这样一个流量红利见顶的时代,或许,找到新的流量才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开始。相对于C端市场的贴身肉搏,B端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B端用户身上,并且给这个时代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产业互联网。

的确,当用户的消费升级开始出现,我们看到上游供给端却鲜有改观。于是,新的痛点开始出现。

如何改变产业上游的供给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端,从而改变传统行业产品形态,最终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成为一个最为迫切的需求。而赋能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所谓的赋能其实就是改变上游产业的生产和供应的过程,如果我们所说的产业互联网无法给B端深度赋能,并且去改变B端用户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那么,所谓的加持产业互联网或许仅仅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已。

由于消费互联网的思维作祟,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的确看到主打产业互联网概念的现象正在发生——很多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只不过是用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来描绘一个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而已,一旦谈及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和应用,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技术和模式都没有打磨完整。

这个时候,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已经演变成为一个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而已,并不是真正去改变行业本身,而当产业互联网无法改变行业,所谓的颠覆和创新或许仅仅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已。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泡沫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却依然无法否认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玩家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所付诸的努力。

以阿里、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凭借着他们在新技术、新模式上的探索,不断为我们打开有关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愿景。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新制造,甚至是新金融,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划分到产业互联网的范畴,因为他们都是在把B端用户看成是改造对象,并且是在深度改造B端用户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

01

我始终认为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不能用消费互联网的思维来落地产业互联网,而是要找到适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式和方法。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搭建一个平台就可以轻松实现,而是要通过深度介入到行业发展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当中来找到有关真正适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新路子。

新技术无疑是实现深度介入的一个绝佳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只有新技术才会真正深度参与到行业的具体生产和供应过程当中,并且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和供应方式。

从这个角度,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科技巨头们深度布局新技术的根本原因所在——若想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掘金,新技术必须先行。

反过来,我们同样找到了那些口口声声说布局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一直都找不到合适方式的症结所在,因为他们的操作依然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并没有任何新的创新和颠覆。

基于这种逻辑,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仅仅只是巨头们的玩物,对于中小型的玩家来讲,所谓的加持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或许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我曾经和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创业者聊天,这位创业者创立的公司已经在某个领域精耕多年,并且积累了很多的用户,而且这些用户都是B端用户。按理说,既然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目标用户是B端用户,对于拥有如此多B端用户的玩家来讲,投身到产业互联网的洪流里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当我问他如何给他的用户赋能的时候,他所说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互联网的技术和互联网的逻辑,甚至连最基本的用户大数据库都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所说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仅仅只是看到了趋势,却依然没有找到加持的方式和方法。

当产业互联网缺少了新技术的支撑,它必然无法深度改变行业的生产方式和供应方式,用户的新需求同样无法得到根本满足,供求两端的痛点将会依然存在。

但是,我们并不能够仅仅因为中小型的玩家缺少了新技术都支撑就否定他们在产业互联网掘金的可能性。凭借他们自身积累的B端用户,再借助头部玩家(S)的深度赋能,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掘金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由摸索网(http://www.lnmosuo.com)发布,不代表摸索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