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创业干货 >

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蠢"

如果你不认识我,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尹明,来自北京。大人经常叫我们“90后”。在海外读了一些书后,我回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我正在——掘金社区做这项技术。这两年,像我们这样的人非常受欢迎,海归、90后、创业都是热门词汇。然而,去年寒冬来临时,我身边的几位年轻企业家被送上了断头台。今天一个公司下岗,明天破产,后天一个团队分崩离析。其实这些都不是创业的真正问题,只是人们喜欢看这些,所以出现在大家面前。

我前前后后做了一年半的事情,别人又问我“创业怎么样?”或者“什么是创业精神?”这种问题。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苦笑。这个事情我真的分不清楚,也分不清楚没有开创过事业的成年人,更别说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同龄人了。如果你想问我难不难,我会真诚地告诉你,很难!为什么难?因为年轻人真的很傻。

你还年轻,所以你很笨。

是的,年轻的你无论如何都是愚蠢的,不管你对自己过去的学术成就有多自信,年轻又成功,又被上天眷顾。只要你的年龄还在一个小范围内,你就永远无法克服现实,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你是一个弱小的存在。

愚蠢的——并不愚蠢。经验取决于时间。

当一个年轻人决定在一个行业“干得很棒”的时候,是因为他在某个特定项目上的能力突出,这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信心和勇气。但是,要创造一个职业,特别是在中国,一个人需要在某个专业上很强,综合能力上没有缺点。

我第一个想到这个地方的不是年轻人,而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家:罗永浩。他性格出众,语言能力极强,思维能力超群,也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追随者。说实话,在这样一个他的影响力被实现的时代,他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遗憾的是,他所从事并希望大刀阔斧改革的——手机行业,对他并不客气。要制造出一款市场认可、背后有产业生态的手机,老罗需要:

分清轻重缓急:公司利益是对是错,争论是针对个人的。

成为企业家: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业绩,服务公司利益。

成为管理者:聚集优秀人才,让大家高效工作,打造有价值的企业。

接受现实,寻求改变:接受这个愚蠢的世界,听从专家的建议,让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

纠正自己:感情是胜利者能说的话!赢不了,感情就扯淡,活不下去,经验就积累不了!一个人的聪明是另一种愚蠢。

【企业家说】90后,企业家告诉你,年轻人自己创业。

一个人获得的有效经验/年龄。

在图片中,我将人群分为三大类:

完成学习和生活后,他直接创业,坚持不懈。

先是进入了正常工作,然后开始创业。

加入并长期从事自己的工作。

在这里,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效体验。简单来说,你已经有了对你有利的、能持续解决你问题的行动方法。因此,我首先排除了一些影响有效经验获得的常见情况。比如创业的方向和方法完全错了,公司就死了;做事不进取,乱来;工作单位不能改善个人体验等。另外,这三种成长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在为他们努力工作的前提下,人们可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此外,这里的有效体验不仅仅是工作和业务的能力,还有与人合作、影响行业、辩证思考、分析形势等复杂能力。在标准的正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是,随着职业时间变长,有效经验的获取速度大大减慢。俗话说,我在某个行业很迷茫。

【企业家说】90后,企业家告诉你,年轻人自己创业。

一个人愚蠢/有效的经历。

同样,一个人的愚蠢和获得的有效经验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这个人是否“聪明”。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很快地将有效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降低自己愚蠢的概率。喜欢,这个人爱思考,这个人会举一反三,这个人不会犯第二次错误,这个人会尽快解决问题。这种表现让他比其他有同样经历的人更聪明,让他在工作中变得熟悉。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三种获得经验的方式和不同的应用经验的能力,人的生活会发生变化。

一个创业很早的人,一开始会感受到没有经验带来的愚蠢,如果他所开创的事业不断前进,他将会面临越来越多需要经验去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互动马太效应下,你越早创业,不断前进,人民就会疯狂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减少愚蠢,面对更多的问题。

相反,很多年轻创业者没有能力面对问题,通过经验减少自己的愚蠢。说白了,他们不面对问题,不解决问题,也不总结解决方案。这样,他们的公司很快就会消亡。

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工作的人来说,他负责一个组织中的特殊职能,同时也面临着选择:

他足够聪明,能比别人更快地学会业务执行。

都更早的解决了当下工作中的问题。渐渐地,他在当下的职位中做的越来越轻松。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应该发掘这样的人,并提供给他面对个复杂问题提高有效经验的方法,如解决更难得业务问题、或是提升到管理岗位等等
  
  也有的人,同样聪明,却愿意去选择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更多的经验获取放到生活、家庭、爱好等等方面。这绝非错的事情,往往他们活得更聪明。
  
  二蠢——商业本质本身就是简单、冷酷的
  
  创业一年半了,我听过很多人讲商业模式、商业本质,直到听了一次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说的话。什么是刚需?
  
  人们为它花钱就是刚需!
  
  记得听孙陶然分享的时间段,恰逢拉卡拉危机四伏,因而他在整个分享过程都透露出强烈的抵触参与的感觉。他面对年轻创业者一波一波的『蠢』问题,一方面难以抑制的流露出小屁孩懒着和你说的情绪,又出于尊重只好解释你的模式不赚钱,还要教育市场,太 tm 扯了!
  
  这句话我深深的写在了我的心里。创造一个企业需要业绩收入,这是根本,但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我坚信: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O2O死了一片,在线教育死了一片,B2B撮合交易死了一片。为什么?因为人们不需要啊!因为人们不需要一个融资上亿,估值十亿,几百号人的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呀!
  
  我常自己思考,整个互联网做了什么?不过是让信息流通效率更快了,那背后的价值是什么?
  
  数据的结构化——创业动机
  
  数据满足用户需求——产品、服务
  
  数据组合利用——商业化
  
  那些价值高的公司,到底做了什么?他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数据去商业化
  
  Google、百度:网页内容的结构化;搜索引擎利用;需求挖掘及排序带来的广告收入;
  
  腾讯、Facebook:人数据的结构化;即时通讯、社交信息流;高粘性产品及精准用户画像带来的广告收入;
  
  Alibaba、Amazon:商品数据的结构化;购买商品;商品购买带来的销售额;
  
  还有千千万万的互联网公司基于这样的逻辑,寻求某一数据结构化的方式,然后服务于具体需求,并在聚合了相关数据及用户的情况下在组合利用中获得收入。如:餐厅、电影院、美容美发的商户地理位置数据;音乐、电影、图书的文娱数据;车辆、居所、飞机等生活数据。
  
  那么所有的创业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决定去统治哪一种数据,结构化的方式是否够好
  
  以怎样的功能来获得数据,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来聚集数据
  
  如何将数据重组利用来获得收入
  
  【创业者说】90后创业者告诉你: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
  
  一个互联网公司通过一种产品业务高效获取、甚至垄断一种数据,从中获利;如果公司模式可以同样获取另一种数据,则商业价值更大。
  
  而一个现实世界的『巨头』往往拥有:
  
  在群聚某一个巨大量级的根本数据,甚至是所有数据本身
  
  他的产品本身就是产生、聚集此类数据最快的方法,在数据层获得了垄断
  
  探索到了利用数据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
  
  如果这个公司,还能从某一数据横切到其他数据集获得垄断,那就更厉害了!是的,互联网的世界就这么简单、冷酷无情!
  
  这其中,有几个商业模式是特别的:
  
  服务于互联网的技术工具:计算、带宽、存储 ... 等等(和传统商品一样)
  
  游戏:虚拟数据、基于虚拟体验的各种需求满足、虚拟货币、商品内购的收入
  
  内容:从博客、微博、独立博主、微信公众号 ... 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是不灭的,因此很难有一种数据模式可以完全结构化内容数据,并满足集体的需求。
  
  这里我暂时不多做分析。
  
  那么很多创业者、创业公司、投资人,到底错在了哪里?
  
  错在了选择的数据集不够大,用高额的公司运作成本养一个小型数据,收入赶不上开支
  
  错在了产品的功能获取数据效率低,不能以现有数据获得更高数据
  
  错在了数据尚未到达可以垄断变现的时候商业化
  
  错在了数据已经有了商业化价值不商业化
  
  错在了数据垄断后本身的价值之于一个行业不足以商业化
  
  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就是对于数据的垄断
  
  举个

本文由摸索网(https://www.lnmosuo.com)发布,不代表摸索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