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创业干货 >

是真适合创业?还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写下《这些聪明人为什么不来创业》后,时不时会遇到创业的朋友说:“狐君!看了你的文章,我从XXXX(一家咨询/投资银行/四大/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公司)辞职,决心投身创业浪潮!”

既然骗了那么多人下海,不练就没面子了。于是在2月底,我向麦肯锡递交了辞呈。然后我搬到北京,成为一名村民(中关村),开始全职创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动作:摘下咨询师的头衔,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开始在北京的创业圈子里闲逛。

最近各种创业圈子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创业者。许多企业家的状态感觉很好。我很好奇身边这些“状态良好”的创业者的共同特点,所以我做了一点总结:

(1)热爱创业的状态

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创业的状态不仅能给TA带来很多快乐,还能帮助TA实现人生目标。

进化女神的庙主坐了九天,她的人生目标是“在必然死亡的路上防止意外死亡,在意外死亡的路上防止无聊”。她认为创业的状态可以让她成为“一个不觉得无聊的人”。于是她做了三个月,微信官方账号知乎粉丝数突破10万。

深夜,在徐老师那里,她觉得“人生苦短,不能做一个普通人,所以只能做一个笑话狗”,于是她辞去了当地一家公司的Socialmarketingmanager的职位,专心创业。

(2)无所不知的多面手。

据说一个创业公司应该把一个人当成三个人来对待,所以每个创业者除了能够锻炼身体之外,还得多任务。因此,以下这些人特别适合创业:

全栈工程师(一站式服务):稀土(io)首席执行官尹明也是我上一个创业项目的创始人,他特别不像我遇到的程序员。除了产品设计的正面和背面,每次看他举办活动或者做演示,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来自商业背景的人。

跨境人士(不想当将军的厨师都不是好裁缝):其实不同领域的跨境领域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很多商业逻辑可以相互推脱。比如Noitom的品牌副总裁陈秋凡在谷歌认识了他。他在互联网圈混了近10年,但其实他还有一个——科幻作家的神奇身份!他出版了许多小说,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这些小说还被英国电影公司选中拍成电影。目前他的创业项目主要与动作捕捉相关,对于一个脑容量大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3)集成各种资源的连接器(resourcefulconnector)

这类人可以在本地连接,获得各种资源。

行业老手:虽然行业知识是这群人的优势,但对于他们来说,积累的网络资源可能更重要。比如较早在美国拥有多年资产管理经验的海投金融CEOJerry,在海外投资的产品供给端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

乐于助人的好人:(感觉像是在发卡……)这些企业家私底下往往超级无敌。人好,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基于反馈心理,别人自然会帮他们背。比如somet的创始人小白,前几天我在做一个90后用户分析,他随口跟他提了一句话,他跟我分享了一些他之前发现的报道。比如墨刀的创始人袁遗,在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也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另一方面,暖男或者绿茶如果出来创业应该相处得很好,因为大家都愿意帮助他们。

但是,我也遇到过很多创业者,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他们不知道自己创业的原因是什么,技能树比较简单,实战经验更少。

比如年轻的创业者中,有这样一群人:家境还不错,吃喝不愁。毕业后不急着给自己找工作。心中有无限的激情,想通过创业做点什么(但不一定知道做什么)。所以毕业后,我只是有了一个想法,为了创业而创业。这群创业者的特点是在创业过程中会不断进行pivot(转型),因为他们有条件承担试错成本,但在用自己的钱去试错之前(他们通常很难得到VC的青睐),你不妨问问自己:我适合创业吗?

我觉得你可以参考以上三个特点,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

(1)企业家热爱创业,因为创业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我觉得创业很酷”“雇主和员工都不想成为大公司的小螺丝钉”不是创业的理由。很多人把别人的人生目标当成自己的——。有大学生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创业,觉得创业超级酷,超级牛逼,所以毕业后就加入创业大军,甚至辍学创业。没那么理性。

其实中关村创业街的英文名,innoway,并不是创新路的意思,而是innoway,一个拼死创业的人才。#人难拆#

你的价值可能不仅仅体现在创业上。

(2)要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多面手,需要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和一副抗锻炼的能力。

的身体
  
  创业需要多种不同的技能,之前的工作或经历培养的单一技能可能不足以支撑你的创业项目。比方说一个精算师出身的人,虽然TA的数学超级牛X,建模什么的达到了S级,但若TA没有精通其他技能,TA并不一定擅长创业,TA可能更适合在金融机构里当专业人士。
  
  一个人有可能什么都“略懂”,但不大可能方方面面都很精通。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靠“天赋”(单位学习时间达成的效果是其他人的数倍),另一方面是你本身可以支配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
  
  因此掌握快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它可以帮你节省时间。也想跟大家提一提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前辈——李笑来老师。大家可能知道笑来老师之前是在中关村做生意然后跑去啃红宝书摇身一变成为新东方老师,却鲜有人知道他成为天使投资人后的故事。创业圈的朋友们都特别佩服他的学习能力——写代码、营销等都是过往他在新东方所不具备的技能。当我们用上了他参与开发的APP时(比如KnewOne、Dove、币付宝),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如果你的学习效率已经提升上去了,这个时候你发现学习的时间还是很不够,那么你可能要牺牲一部分睡眠时间——不是把它用在啃书和工作上,而是用在运动上。一个强健的体格可以大幅提高你的学习/工作效率。
  
  (3)要成为整合各种资源的连接者,除了与人为善外,还需要知识与资源的积累
  
  针对这点,我觉得找准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
  
  以我自己为例:当我大学毕业刚加入麦肯锡金融机构组时,我知道像我等小鲜肉在传统金融领域就算花上个4、5年,也无法拼得过那些在公司待了十几年的资深专家。
  
  然而,对互联网的了解和热爱,同组的人没有一个可以超越我。所以我主动和teamleader说,金融创新(当时才刚刚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这块我来负责吧,我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待过,也在互联网领域创过业。
  
  于是我渐渐成为公司最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人之一,写专栏、出版了一本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畅销书。在离开麦肯锡后,不少同事遇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问题,还是会给我打电话。现在也经常有高校、金融机构会邀请我担任一些行业会议的演讲嘉宾。
  
  我也很主动地去认识行业里的牛人大咖,用专栏文章作为敲门砖(甚至有不少大佬是看到我的分析后主动来勾搭我),加过微信面过基后,我和他们交换知识、输出资源。
  
  知识的交换让我在这个领域的专业度迅速成长,形成一个正循环。
  
  而资源的输出(做牛人大咖们没时间、不擅长的事情,比如帮他们拉拉皮条、写写分析等)则允许我跟他们未来可以产生更多的交换。
  
  当然,很多时候,你无法马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方面是因为技能的积累需要时间,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个人天赋只有在尝试过后才会显露。于是,你需要不断试错,而且这个试错过程越早越好(因为越早你的成本越低)。比如我中学的时候其实开过Studio做过射击狮,但后来申请designschool悲剧了,也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些其他的尝试,于是跑去读金融和营销。
  
  创业是不是已经出现泡沫了我不知道,但是我确实是看到了身边有些小伙伴的状态并不是很适合创业。在你要奋不顾身跳进火坑之前,不如比照一下你自己。

本文由摸索网(https://www.lnmosuo.com)发布,不代表摸索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