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创业干货 >

企业最赚钱的地方在哪儿?

为什么领先的创新者总是会遇到失败的困境?

我们的直觉会认为这个企业的技术过时了,管理出了问题。

其实不然。

“事实上,这些公司以出色的管理而闻名。良好的管理恰恰是他们未能保持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克里斯滕森说,即使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对的,仍然有可能错过这座城市。事实上,面对新技术、新市场,导致失败的是完善的管理。

这背后的原因是,企业的良好管理会将其局限于第一曲线(主流价值网络),导致无法打开第二曲线(边际价值网络)。

那么,如果这背后没有周期性的力量,企业如何以新胜旧,以小胜大呢?

去边际市场,你在那里有优势。

先放答案,从一个现象说起。

我们发现,每一个新的颠覆性创新、新技术和新产品似乎总是伴随着一个模糊的词边。正如凯文凯利所说,“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来自边缘”。它们有一些共同点:质量太差,你完全可以忽略。对巨人来说,它们更像是“小玩意”,完全不起眼。

然而,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却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反复出现。

记住:破坏性竞争来自边缘,而不是中心。其特点是利润低、不可靠、市场小、风险高。

主流巨头会先吃最好的资源,不会费心去关注边缘市场。所以,由于无奈,一些创业公司因为缺钱,不得不走向边缘市场,占领边缘客户。但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个动力,会带动边缘区域变得越来越大。

对此,kevin kelly向创业公司建议,要想和巨头竞争,不要硬碰硬,要找一个新的角度,去边际市场,因为你在那里有优势。

他举了一个例子。当第一台蒸汽机出现时,大家都嘲笑这些汽船,认为它效率低下,经常出故障,价格昂贵,像一个小玩具一样有趣。但是,它有帆船没有的优势,可以逆流而上。

事实上,在过去的50年里,几乎所有这些巨大的破坏性产品都来自边缘市场,当它们第一次出现时,它们都是坏的.

乔布斯创立苹果的时候,就想把惠普的沃兹带进公司。

乔布斯说:“出来和我一起创业吧!”

Woz回答说:“我在惠普工作的时候就和你一起开发了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出来好像不道德。等我先把苹果原型机给老板看看。”

看了点东西,惠普老板当然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说,“小玩意就像业余无线电一样,只对技术爱好者感兴趣。”

现在我们可以再次问自己,伟大产品背后的力量是什么?边距。

那么,为什么创新总是从边缘开始?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潜在规律?

有一个,“不完美”造就“完美”。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王东岳的弱化补偿原则,以便进一步分析。

王东岳理论最重要的四个字是弱化补偿,即整个宇宙的存在和生存一直在弱化。因为你的生存能力弱,所以你必须得到更高能力的补偿。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人类取得了今天的所有成就。因此,我们把自身能力的提高看作是“因”,而王东岳认为这个“因”实际上是结果。事实是,因为你的生存能力下降了,你不得不引入更高的能力来生存。所以,“因”变成“果”,“弱”变成第一个“因”。

那么,“软弱”怎么补偿呢?

想象一下整个宇宙在一开始是完整的还是分散的。起初,宇宙是一个完整的“一”。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一体的。随着生存的衰落,生命不得不“自我补偿”。补偿的形式是“差异化”。

如果你进一步思考,生产率水平如何提高?通过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因此,王东岳说:“弱化补偿是一个分化和补偿的过程。差异化补偿只能建立在不完美的基础上,只有不完美才需要补偿。”

现在回到业务场景。我们认为主流市场有很多资源,它一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仅仅因为你拥有一切,它就停滞不前。但是,如果你在一个边缘区域,你必须被分割才能生存,然后就会有一股力量推动你前进。

差异化体现为商业中的边际创新。

但不仅仅是在商业上,边际分化是一种大规模的简单化。生物进化、科学革命、经济创新都是“边际分化”。

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我们可能普遍认为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出现在35亿年前,它是一步步进化到今天的。相反,人类的进化是不连续的。

最早的人类是鱼,其中一些爬上岸后变成了爬行动物。从鱼类到爬行动物。

实是非连续性的,它是从一个边缘分化出来的。然后,爬行动物演化成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演化成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演化成直立人,直立人最终蜕变成智人。
  
  从智人到今天,匆匆20万年,这在整个35亿年的生命历史中,不过是“侧枝盲端”。
  
  而侧枝分化速度越来越快;越后进化的侧枝生存周期越短。从大历史角度来看,单细胞生物35亿年,多细胞动植物5.7亿年,恐龙1.6亿年,哺乳类动物7000万年,直立人距今300万年,我们智人只有区区20万年。
  
  所以,非连续性,成为常态。
  
  ▍科学是怎么进步的?
  
  再说到科学,是不是从原有的科学之上连续性改良而来?
  
  传统观点认为:科学进步标志是“前仆后继地逐渐逼近真理”,后出现的科学一定比之前的科学更好,更接近真理。
  
  然而,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托马斯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的进化过程不朝向任何目标。而且前后代科学家之间不但不是继承,而是革命。”
  
  什么是革命?革命并非是一种朝向预定目标的进步,恰恰相反,它通过背离那些遭到重大困难的先前的世界框架而进步。
  
  换句话说,原来的科学世界观被固化在原地后,新的科学只有从里面分杈出来、才能进步。如果沿着原来固定的世界观往前走,最后只能走到盲端。
  
  只有分化,才能产生新科学。西方如今的主流世界观全部都是对既有主流世界观的分化产生。
  
  第一个主流世界观——亚里士多德,通过基督教的教会、学校固化下来,占据西方主流世界观2000多年时间。第二代是牛顿,牛顿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然后,达尔文推翻了牛顿世界观。
  
  越往后时间段越短,斜率越陡。所以,当你在一个大尺度里看小事物的演变时,你才能明白其中缘由。就像王东岳所说,”人类文明一切进步,都源于逻辑变革“。
  
  ▍经济是怎么发展的?
  
  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累积性增长、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革为另一条新曲线。大家都知道这是熊彼特的名言,他认为:不管把多少马车连续相加,也绝不能得到一辆汽车。
  
  所以,你不能在主流经济结构里渐进性进步,而是需要分化出一条曲线才能进步,这就是非连续性创新。第二曲线会带来十倍好,而第一曲线只能取得10%存量性进步。
  
  从大尺度看,整个宇宙就是一种边缘分化;从经济学角度,就是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整个宇宙有一个现象——主流产生盲端,只有侧枝分化才能有新的发展。而你,恰好出现在了侧枝的里边,你之所以赢,是因为顺应了这个新的趋势。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为了增长,为了生存。
  
  随着生存度日趋下降,不创新就不得活。
  
  从宇宙来看,因为弱化,所以分化。变异就是分化,变异才能延续存在。创新就是分化,分化才能延续生存。
  
  《规模》这本书的结论和王东岳《物演通论》的结论异曲同工。王东岳认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态或物种,它的质量分布愈广,存在时间愈长,亦即衍存稳定性愈高;愈高级愈复杂的物态或物种,它的质量分布和存续时间均呈递减趋势,其异变速率也愈来愈快。
  
  而张江教授在讲《规模》时提到,一条曲线上的指数式增长必将由于临近奇点而崩塌,通过创新重启增长曲线,实现曲线转换,创新与曲线转换的发生必将越来越快。
  
  第一曲线奇点临近,即将崩溃。此时,我们必须分化出第二曲线。第二曲线逼近奇点,怎么办?分化出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分化速度越来越快……
  
  在工业化时代,每个人都学习管理能力。如果你不学习,就会在与别人竞争中一败涂地。但如今,如果你不学习创新能力,你就不得活。就像《规模》所提到的,人们不仅是在跑步机上跑步,而且还会不停地跳到更快速的跑步机上奔跑!
  
  所以,所谓新的创新,新的科技,新的文明,是由于我们生存度的下降,不得不的一个行为。
  
  人类的终点是什么?
  
  那么,面对人类今天的这个局面,终点在哪里?
  
  按照《规模》这本书的观点,你会逐渐逼近奇点,然而直奔奇点而去。
  
  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悲观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日常生活就悲观了呢?NO!正是因为有了死亡这件事情,才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商业。
  
  最后我想说,如果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那么创业就是最大的爱国。(完)

本文由摸索网(https://www.lnmosuo.com)发布,不代表摸索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